《秋》的阅读及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的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的阅读及答案 1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xuànlì()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shàshí()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副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ránshāo()。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本文是按先再后的顺序来写的。其中,第2-5自然段又是按转移,写了秋天的景象。

  2、用“――”标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第四自然段中有三处省略号,你能展开想象,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吗?

  参考答案:

  1、总、分、总、地点(空间)、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2、“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xuànlì()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和“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3、短文写了秋天到来时花园、田间、果园、山坡的一片美丽、繁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喜爱与赞美。

  4、让人看了垂涎欲滴。那颜色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像一个个充满了气的气球。

  各种各样的味道慢慢融化在心里,就像生活的滋味。

  《秋》的阅读及答案 2

  秋

  天慢慢凉了,太阳渐渐远了,秋天到了。

  小草似乎不服秋霜的威逼,仍然绿绿的,草尖上只有一点儿黄色,就像一顶小帽儿,在秋风中不停地摇摆着,仿佛在向人们报告:冬天还没到呢。

  再看看那秋天的菊园。菊花争芳斗艳,相继开放,瞧,有的像白玉,有的像水晶,有的金灿灿,有的红艳艳,一朵朵、一簇簇,大的、小的,含苞的、初开的、怒放的,都像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飞翔在天地间。是的,它真的把蝴蝶也吸引来了,蝴蝶在菊花中玩耍嬉戏,给菊园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人们都说红枫是最浓最浓的秋色,是的,假若你漫步在红枫林中,那就像落入了红色的海洋:黄红、橘红、深红,还有半透明的晶红,再配上一株株浅绿的嫩叶,简直像一幅美妙的写意画了。

  最使人高兴的,莫过于那大片大片的稻田和一棵一棵结满果子的果树了。看,秋风兴冲冲地吹着沉甸甸的稻穗,翻起一排排金浪,这壮观的景象一定不亚于大海吧。山上果园里,橘子红了,像小灯笼似的挂着,柿子熟了,沉甸甸的,逗着小孩渴望的目光,一股股暖融融的香气沁人肺腑。庄稼人笑得多甜,带着稻香,带着果味啊!

  秋色真美啊!美在秋菊,美在红枫,而最美的.秋色,是那一片丰收的景象,是那汗水浇出的累累硕果啊!

  1、用“勾”给文中加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词语优美精当,请照下面的例子从文中再找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朵朵__________________

  金灿灿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真美啊!作者说菊花像______,枫林像______,橘子像______。

  4、填空。

  秋色真美啊!美在______,美在______,而最美的秋色,是那一片______,是那______浇灌出的______啊!

  这段话不仅赞美了绚丽的秋色,你认为还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与测试答案

  参考答案:

  1、sì fú shì shì

  2、一簇簇一株株一排排一股股 红艳艳沉甸甸兴冲冲暖融融

  3、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红色的海洋小灯笼

  4、秋菊红枫丰收的景象汗水累累硕果

  还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庄稼人,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一片丰收的景象,而这构成了最美的秋色。

  《秋》的阅读及答案 3

  秋

  丰子恺

  ①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②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③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④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象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的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

  ⑤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

  ⑥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秋日

  (选自丰子恺《人间情味》,有删改)

  15.文中画线的句子“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中的“老调”指什么?作者重复这句话用意何在?

  16.请对第①节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赏析。

  17.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由“只慕春天”到“和秋十分调和”的原因,并说说作者从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

  15.(1)老调:争荣竞秀,不久就憔悴而化泥尘。(2)用意:用反复(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先荣后枯的必然,劝诫人们不要重复老调,不被“艳丽”遮目,要达观、踏实地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16.(1)作者将“‘三十’这个观念笼在头上”比喻为“张了一顶阳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生之秋的到来给自己蒙上“暗淡”“阴影”

  (2)作者将人过“三十”喻为“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太阳依然炎热但节候已是秋,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生理状况未变、而心理年龄已大变的心态。(意思相近即可)

  17.“原因”:(1)被秋景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2)人过三十由自然之春秋反思人生之春秋。觉得春“贪婪、愚昧与怯弱”,而秋“谦逊、悟达而伟大”。(意思相近即可)

  “道理”:领悟到生是甘苦悲欢的老调,只求此生平安的度送与脱出,活得通达、谦和。(意思相近即可)

  《秋》的阅读及答案 4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选自徐海蛟的作品)

  1.第二段和第五段在文章的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2分)

  2.解释“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3.品味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简析其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4分)

  4.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4分)

  5.文章结尾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第二段领起第三和第四两个自然段,第五段总括第三和第四两个自然段。(各1分,共2分只答“领起下文”“总括上文”不给分)

  2.秋天”是中国古代文人伤感的季节,他们把秋天写进诗文里,抒发自己的悲凉情怀;秋天萧然寂寥的季节特征很容易引发古代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各2分,共4分)

  3.这是一个新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夕阳在高远的天空下的独特景象,表现出一种静穆祥和之美。(修辞2分,表达效果2分,共4分)

  4.具体指:(1)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完美的向往;(2)秋天呈现出一种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静美;(3)秋天是一个关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4)秋天是一种开阔、浑厚、成熟的“气象”。(各1分,共4分)

  5.表现出作者追求一种淡然宁静的、超然物外的、洗尽铅华的心态,愿意做一个胸怀宽广、荣辱偕忘、宽厚仁爱之人。(共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