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古诗文阅读附答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趣古诗文阅读附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趣古诗文阅读附答案 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文中哪些行为表现出儿童之顽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2:(5分)我回想自己在年幼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每句1分)
小题3:(3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以烟驱蚊作鹤舞、坐“山”观“兽”斗、鞭驱、癞虾蟆(一条1分,答对三条即给满分)略
童趣古诗文阅读附答案 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文章描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物外之趣”?
答案:作者将夏蚊成雷想象为群鹤舞空,并通过在蚊帐内喷烟观看蚊子飞鸣,将其幻想为青云白鹤;在自然环境中,以花草、土墙、虫蚁等为道具,构建自己的微观世界,享受其中的探险与乐趣;观察昆虫相斗,意外遭遇癞蛤蟆捕食二虫的情景,表现出孩童时期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2、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答案:作者将蚊子的声音想象成雷声,把蚊子看作鹤舞,这显示了他的想象力;他能细致观察到蚊子在烟雾中飞鸣的姿态,并联想到鹤唳云端,体现了观察力;在土墙凹凸处、花台草丛中,他能够以小见大,将自然界的微小事物想象成宏大的景观,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3、作者对癞蛤蟆的态度如何?从哪个动作可以看出来?
答案:作者最初对癞蛤蟆感到惊讶,但随后表现出一种孩童式的惩罚行为,如“捉虾蟆,鞭数十”,这表明他对破坏了自己观赏乐趣的癞蛤蟆既有意外也有小小的愤怒,但最终选择“驱之别院”,显示出一种处理方式上的童真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