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1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③驴嘶。
【注】: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1056年,苏氏兄弟赴京应试,“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1061年,苏轼苏辙均制科入第。是年11月,苏轼赴任陕西,苏辙别后想到兄必经渑池,于是作诗寄兄。苏轼和诗作答。
②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
③蹇(jiǎn):跛脚。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苏辙诗首联饱含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怕”字更道出一种无奈之感。
B、“人生”两句写出苏轼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不由感慨万千。
C、苏轼以“新塔”“坏壁”回应弟弟“旧宿僧房”的回忆,应和其怀旧之情。
D、苏轼最后以往事作结,提醒弟弟回忆当年入京时旅途中的艰难,含意丰富。
(2)苏轼和诗,由“雪泥”得“雪泥鸿爪”佳境新意,苏轼诗“雪泥鸿爪”蕴含着怎样的新意?请比较两首诗,具体说明。
答
(1)B
A、据注释中写作背景介绍可知,苏辙作诗寄兄,饱含对兄长的关切、“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
B、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并没有真正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错误。
C、两诗都提到“僧”“壁”“题”,可见写的是共同经历过的,对过去之事的怀想。
D、“往日崎岖还记否?”这一问句即是对过往的'回忆,“路长人困蹇驴嘶”突出艰难。
故选:B。
(2)苏辙诗“雪泥”只是写旅途泥泞,暗含人生道路艰难之意、而苏轼诗则以“雪泥鸿爪”写鸿雁来去无定,偶然踏在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容易消失的情景,道出对人生偶然无定、命运难测的思考、其中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8.“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9.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8.①用比喻的手法说理,诗人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形象新颖,含义丰富;②鸿雁飞向无定,写出了人生在世行踪无定,去处难定,漂泊不定;③鸿雁在雪泥上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便匆匆飞走,这浅薄的痕迹,雪化后便会轻易消失。诗人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陈迹容易泯灭;④尽管如此,那些清楚地留在雪泥上的斑斑爪痕,仍然会形象鲜明地留在人心中;那么,往事的痕迹也会留在人的记忆之中。“雪泥鸿爪”一喻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一点2分,后面三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往日见过的老僧,兄弟俩当年同题诗的墙壁,当年所题的诗,往日路途的.崎岖。(2分)诗歌最后两联通过对往日艰难历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情。(1分)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尾联诗人自问自答,蕴含了人生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实现抱负之意,所以不应放弃努力,要乐观向上,共勉奋进;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2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蹙驴③嘶。
【注释】①嘉六年(1061年)冬,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忆起与弟苏辙曾寄宿僧舍之情境。②老僧:即指奉闲高僧。③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的“和”字,是唱和之意,点出作品题材特点,是词人对弟弟苏辙寄诗的回应。
B.本词的首联与颔联以雪泥、鸿爪做比喻,引发词人的议论,表达了他独特的人生况味。
C.颈联写僧死成新塔,旧题不可见,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D.尾联与“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样,都表达了达观的人生追求。
16.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论此诗:“前四句意境恣逸(放纵超逸),则东坡本色。”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C“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分析错误,五、六句只是说“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没有对比。
16.前四句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非常生动、深刻,发人深思,和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蕴藉得多;同时引起下文议论。颔联表层是“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几处爪痕之外,又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的意思,这也是作者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的对人生的见解: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的人生观如此,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此四句为“东坡本色”。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4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赛驴嘶。
【注】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用雪泥、鸿爪作喻,形象地写出人生的飘泊不定,含蓄而蕴藉。
B.破败墙壁上发现的旧题,引起了诗人对兄弟二人曾在此居住作诗的回忆。
C.诗中用“人困蹇驴嘶”形象再现了在崎岖山路上颠簸前行的艰难和困苦。
D.诗的'前四句议论,体现了宋诗的理趣;后四句叙事,照应“怀旧”诗题。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人生思考?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概述。(6分)
答
15.B(“破败墙壁上发现的旧题”错,应为“墙壁破败,旧题已无处可觅”)
16.(1)人生漂泊不定,但仍要执着前行;(2)人生之路漫长崎岖,但要不畏艰难珍惜当下(3)与弟弟苏辙共勉,抒发了作者对弟弟深挚的情意与个人旷达的胸怀。(每项2分,共6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5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抓,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阅读题目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用“雪泥鸿爪”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
B. 颈联内容紧扣诗歌标题,是对弟弟子由诗中怀旧之情的应和。
C. 由尾联中的“崎岖”“困”等字眼,可见兄弟二人历经艰辛。
D. “往事不堪回首”,往事的回忆让诗人沉溺于感伤的情绪之中。
16. 本诗充满了理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6 分)
参考答案
15.D(“感伤”有误,诗人重在劝勉爱弟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16.(每点 2 分,共 4 分)
①人生无常,充满了偶然性,我们应坦然面对。(往事终将成为过去,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应坦然面对。)
②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