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仙女的歇后语

  仙女源于中国神话,形容品德高尚,智慧非凡,纤尘不染,高雅脱俗,且具有非凡能力、长生不死的女子和较高地位的神。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仙女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神仙女下凡间--天配良缘

  2 .七仙女放烟花——天女散花

  3. 仙女的裙子--拖拖拉拉

  4 .仙女的裙子——拖拖拉拉

  5..七个仙女争面脂——香三臭四

  6 .七仙女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

  7 .神仙女下凡间——天配良缘

  8 .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9 .仙女散花——天花乱坠

  10. 七个仙女争面脂--香三臭四

  11. 神仙女儿下凡间--一天配良缘(比喻天生的一对。)

  12 .仙女散花--天花乱坠

  13 .神仙女儿下凡间——一天配良缘(比喻天生的一对。)

  14 .仙女下凡——腾云驾雾;飘飘然

  15 .七仙女放烟花--天女散花

  16 .七仙女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

  17 .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18 .仙女下凡--腾云驾雾;飘飘然

  19 .七仙女下凡--好景不长;是非多

  20 七仙女下凡——好景不长;是非多

  拓展知识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仙女

  仙女(英语:Fairy,世界语:Feo),源于中国神话,形容品德高尚,智慧非凡,纤尘不染,高雅脱俗,且具有非凡能力、长生不死的女子和较高地位的神。如嫦娥仙子,冰仙女,等等。在语境中多用来形容容颜娇好,端庄秀丽,清新脱俗的女子。在很多人心里,也指外表不美但有气质有人格魅力的女性。汉传佛教在翻译佛经和教义解说的过程中,将“仙”文化进行了捆绑和单方面的阐述,然而不同体系不可以混淆对比。

  西方的仙女是童话或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女性灵物或精灵,经常被描述为一种超自然或不可思议的灵物。仙女通常被描述为具有人类外表身具神奇力量,其起源出自无法考证的民间传说。虽然在现代文化中,尽管她们常常被描绘为年轻、有时具翅、身材矮小的类人生物,但它们与最初人类所表述的完全不同。英文字的“Fairy”有时也能作为对精灵、矮人、地精和哥布林等各种外形接近人或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总称。在这样的情况下,“Fairy”就会被翻译成精灵。